(中國人做了其他人就不要再做了(一))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制造業大國。從最早的服裝鞋帽開始,今天中國企業把越來越多的產品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世界各地。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角落,大到摩托車、家電,小到打火機、雨傘,“中國制造”隨處可見,“中國價格”讓競爭對手望而卻步。
“只要中國人做了,其他人就不要做了;只要浙江人做了,其他中國人也不要做了?!边@是當今制造業的生動寫照。從最初笨拙的模仿,到不斷實踐、創新,到總結升華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制造業管理模式,中國制造業只用了短短20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同行近200年的歷程。中國制造業的成功并非個案,在包括服裝、玩具、家電、電子、摩托車等制造領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秘訣何在呢?
不按常理出牌
中國企業的低成本優勢和對市場的快速反應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中國企業在制造業上的迅速崛起要得益于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在新時期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有的工廠只做機器上的一個墊圈(實際上就是一個有圓孔的鐵片),并沒有高額的利潤。但是這樣的產品,中國企業可以做到每年千萬級的規模。這對于美國、歐洲甚至是日本企業來說,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他們無法模仿和超越的。
中國成功的制造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從產品研發到生產制造到市場銷售的獨特管理運作模式,這也是讓眾多外國企業看不明白、想不通的事情。
奇瑞“不按常理出牌”改寫了汽車產品從研發到投放市場需要36個月的行規,奇瑞將這一數字縮短到僅僅12個月。所以當奇瑞銷售QQ整整兩年之后,通用才向市場推出了SPARK?,F在的結果是奇瑞賣8臺,通用賣1臺。比亞迪做電池在短短十年就做到了亞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今天的中國市場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一位美國公司總裁告訴我:在中國大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快速靈活的羚羊和精明的猴子。
2001年,我曾代表中國企業和一家德國發動機公司談判。在談判過程中,中德兩家企業對于產業的理解思路有很大不同。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信息技術的發展,德國企業推崇自動化,工人日益減少,甚至設計了“無人化工廠”,整個工廠幾千平方米沒有一個人。中國企業反其道而行之,做同樣的規模、同樣水平的產品,制造成本卻只有德國公司的40%。兩年以后,我們再去訪問這家德國公司,該公司已經開始學習中國企業的流程和生產組織模式,按照“簡化流程、做到A”的思路設計了一個最新的工廠。以奇瑞、吉利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在依靠中國制造獨特的優勢沖擊老牌的歐美日制造業巨頭,市場統計數字同樣在支撐這樣的判斷。今年一季度的統計數字顯示,比亞迪是中國汽車市場成長最快的企業。
by新智囊